武汉恒文尚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恒文考研村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483号(武汉大学研究生公寓)
全国联系电话
目录
·
背景择校
一战雷区总结
一战总体学习概况
二战经验总结
学习心得强调
复试
01 背景
本人本科是某经济学院金融专业,裸考过了四六级,大二获得过一次校奖学金,没有科研经历,也没啥比赛奖项,大学的时候想的就是把专业知识学好就行了,周末都去教室里复习课本,尽管最后学的也不咋地,只有金融的几个核心课程(三门数学,宏微观经济学,货金国金公金投资学)算是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仅此而已。总之经历非常平淡。
02 择校
首先,本来高考的时候就考的很差,基本上是所有考试当中最差的了,所以考研的时候不甘心考一所普通的学校,因为我读的是金融专业,所以就报考了算是财经类学校中最好的上海财经大学。
另外也是因为上财这所学校非常的公平,不歧视本科出身,对科研经历比赛奖项什么的基本没有什么要求,而985院校多多少少会对本科以及科研奖项之类的有一些要求,还是不太敢去尝试。综合权衡之下,选择了上财作为目标院校。
还有就是作为金融专业的学生,学校的位置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金融行业十分看重实习经历,读研的地方要有好的实习单位,上财的学长也说过,将来就业的时候学校的层次>>实习>考证。上海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其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大把金融机构坐落在这里,因此报考上海的大学是具有天然优势的。
然后上财的金融专硕是有很多组别的,我第一年报考的是B组金融工程与量化投资(这个组是考数一的,复试要加试C++),第二年出于对C++的担忧(毕竟本科C语言学的都很痛苦)报考的是金融计量(考数三,复试考宏微观和计量经济学)
03 一战雷区总结
一战的总分是282分,政治63,英二57,数一114,金融学综合48。
谈到经验,相对于二战,我觉得我一战的经验教训更有意义(对于刚刚接触考研的同学一定不要踩我踩过的雷区,如果是二战的同学可能这些问题已经解决了,这部分内容可以不用看了)。
我最想强调的一句话就是:考研一定要提前收集好信息以及确定要跟的老师(尤其是决定报考名校),不然悔之晚矣。我将第一年失败总结为以下几点,也是我最想强调的雷区,大家一定要极力避免:
① 考研一定要去能让自己安心学习的地方:
说实话,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在家学习效率是比较低的,我第一年是从一月份开始的,正好赶上疫情,一直到九月份才开学,八个月的时间一直在家里复习,效率极为低下,基本上就是早上九点才开始,中午吃个饭睡个午觉就三四个小时没了,下午有效学习时间更短,然后傍晚出去锻炼下身体吃点水果又过去了两个小时,晚上效率稍微要高一些,大概是七八点到十二点,最终也造成了只有数学学的还算有个样子(因为基本都是晚上学数学)。
因为疫情同学都在家里,有时候还要出去聚一下,有时候又跟着爸妈回长辈家里,更复习不下去,一整天一整天的耽误。也就是说,从一月到八月,整个的学习状态就是浑浑噩噩的。
到了九月开学,在图书馆里学习效率会高一些,但是这个时候心态基本处于崩溃边缘了,只是做困兽之斗,到了后来就持续摆烂了(后面会提到原因),所以仍然是处于低效学习状态。
总而言之,我觉得能避免的话就尽最大的努力避免在家里学习,学校图书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我觉得对我而言效率最高的地方是考研寄宿学校,在学校图书馆里可能晚上很早就闭馆了(我的本科学校九点半就闭馆了,而我最有效率的时间正好是在晚上,回宿舍以后效率就大打折扣)。
而且手机也是一个问题,不带的话应该是不行的,但是带了放在身边又很分散精力,考研公寓里基本都会在教室前面有个手机袋,可以放置手机,比较方便。我二战的的时候在6月份本科毕业以后就是待在考研寄宿学校里,说实话,我觉得这对于我上岸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否则的话我真的对能否保持高强度学习状态表示怀疑,如果自己当初能够早些时候过去可能会更好。
② 一定要尽早确定目标院校、报考名校一定要尽早开始系统复习、尽早准备专业课:
上面提到我在九月份的时候心态已经濒临崩溃,后面持续摆烂,就是因为专业课。在大三上的时候我们辅导员学长和班主任告诉我们金融的专业课复习不需要太早开始准备,从六月开始就来得及,目标院校也可以在那时候参照当年的报名录取情况作打算,当时的我作为一个考研小白听心里去了。
所以在1月开始准备以后直到6月一直只是浑浑噩噩的学数学和英语,到了6月匆忙的决定要考上财(说到底还是有拖延症,心里总是抗拒去收集院校信息,太懒了),然后得知上财的专业课要考4本书(货金国金公金投资学)加上宏观和部分风险管理知识,然而当时我依然没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以为本科都学过这些内容,复习起来会很容易,再加上当时在家里很浮躁,金融的课本不同于数学都是需要一页一页的翻看,完全没有心思持续阅读下去,基本上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就这样持续到了八月份,做了下上财的题,发现基本没会的呀,终于意识到可能课本也看不完了,习题更是基本没做,于是心里慌得一批,到了九月开学以后也是整日漫无目的的复习,心态几乎崩溃。
后来十月份的时候试图起死回生,疯狂看课本加做题,然而到了十一月发现已经基本大局已定无力回天,在考研的最后两个月进入了束手待毙,持续摆烂的阶段。所以大家在听取别人的意见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这个人的意见是否适合自己,考不同的学校经验是完全不一样的。
其实说实在的,我从六月开始准备上财的专业课基本上就决定了第一年考不上了,因为后来我上岸后才发现凡是打算考上财很多都是大三上就开始系统复习了,再不济的三月份也要开始准备专业课了,像我这种六月份才决定考上财,然后开始慢慢悠悠的准备专业课基本上就是炮灰了。
我们辅导员说六月份准备就来得及可能对于某些大学尤其是以文字主观题为主或者题目出的很简单的学校是可以的,但是对于上财这种级别的学校,尤其是对于上财431这种客观题为主并且难度比较大的学校,6月开始除非底子相当好,否则就是在闹着玩。
要知道提前复习不仅知识可以学的更多更深,更主要的是它可以让我们提前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确定适合自己的老师,提前把可能遇到的雷趟一遍,这样在3月份以后就完全可以按部就班的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学习了,不至于到那时还在摸爬滚打,为到底采取怎样的学习方法而发愁。
③ 一定要尽早确定适合自己的老师
同样是辅导员学长的推荐,我从基础到强化阶段一直看的是汤家凤的课,做的是1800习题集。汤这个老师呢,我觉得基础班讲的是很不错的,很多基本概念都让我理解的很深刻很扎实,但是汤的强化课我个人认为真的起不到拔高的作用,而我由于基础阶段一直看的汤的课,习惯了他的讲课风格,并且跟着他记笔记真的很爽,所以我直到九月份强化结束一直跟着汤,包括线性代数,尽管这期间我也有意识到汤的强化课作用不太大,但是依然不愿意离开自己的舒适区。
直到九月末,我听我同学的推荐去瞅了下武忠祥和李永乐的课,才幡然醒悟,原来这才是真正的强化课,我在听完这两位老师的课之后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觉得武忠祥和李永乐老师能恰到好处的知道学生疑惑的点在哪里,并且能将其讲的清清楚楚,于是我又开始重新看武忠祥和李永乐的课(这时候已经十月了按道理真题都至少应该开始了),到十月底基本上看完了,后来回天无力,也就持续摆烂了。
还有一点,就是汤家凤说概率论是一个短平快的课程,不用太早复习,我也是很不认同的,我当时也是听了他的话,一直没有复习概率论,但是后来才发现,这门课还真是没那么简单,尤其是这两年概率论的难度是在增加的。
总之,大家一定要提早的选好适合自己的老师,后程一旦更改将是非常麻烦的事情,我也并不是让大家都不要跟汤老师,只是每个人适合的不一样,毕竟跟汤老师的也有很多高分。
以上就是我一战下来最想强调的三个雷区,为了更好的让大家了解我二战的时候是个什么样的基础,下面我介绍一下一战期间各科我都学了些啥,也方便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吸收我二战的经验。
04 一战总体学习概况
1政治
因为一战最后俩月已经是束手待毙了,所以关于政治我只是在八九月份看完了徐涛的强化课,1000题做了一点点,主观题一点都没背,所以一战的政治几乎是裸考考的,最后上海地区能有63分我也是挺惊讶的,因为主观题都是(划重点,都是,肖四我是一眼都没看)我自己编的,这也让我觉得可能政治的阅卷老师希望看到不同于肖四,用自己的话编的答案吧。
所以我第二年考政治的时候尝试着在肖四之外编一些自己的话,最后考了73,我也不知道起没起作用,但我还是建议能有一些自己的语言组织的答案,毕竟政治考试时间是很充裕的。
2英语二
我在第一年六月之前一直只背红宝书的单词,每天背一个单元,但可能是在家效率太低,也可能是我英语基础太差,红宝书一个单元的单词连同例句长难句,我看完竟然需要三四个小时,可以说六月以前的英语学习是非常低效,进度缓慢的,并且由于不愿意及时回顾,导致很多单词到了六月几乎没啥印象了。
六月之后开始做真题,但依旧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本来计划一天一篇,但实际两三天一篇就不错了。所以到了十月知识将将做完了英二的真题,之后持续摆烂,作文什么的一点没准备,而且摆烂的俩月之后上了考场之前做题积攒的单词语感基本也没了,最终考了57分,情理之中。
3数一
第一年唯一学的像点样子的一门科目,也是我最后俩月摆烂之后唯一没有彻底放弃的科目。从一到六月大概就是听了汤家凤的基础班,做了汤家凤的高数线代讲义和1800的基础篇(都只有高数线代,因为那时我还坚信概率论是个短平快课程),期间心猿意马,还看知乎经验贴后去做了下同济课本的习题(其实没有必要的)。
然后七八九月份看了汤家凤强化课,做了1800强化篇(其实没做多少题,基本全是画圈了,因为没几个会的),期间又恶补了概率论,做了汤家凤概率论讲义。之后十月份看了武忠祥,李永乐强化课,过了一遍武和永乐的高数线代讲义,十一十二月慢吞吞的做真题和模拟卷,因为这时候已经摆烂了,基本上就是看心情做的。
另外我还想说一下1800这本书,我觉得这本书基础阶段用来打基础还是不错的,大量基础题可以反复练习知识点把基础打牢,但是强化篇质量真的不太高,里面很多偏题(尤其是中值定理和微分方程那里,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数一选了那么多物理题,还非常恶心),所以强化阶段还是不推荐1800的。
4金融学综合
这门课基本就没啥好说的了,第一年课本都没完整看一遍,题是一个没做,基本上可以视为零基础的,最后48分只能说明我选择题蒙对了不少哈哈哈。
05 二战经验总结
1 、作息时间安排
出于对衍生品的兴趣,我在一战结束的那个寒假学了一下金融工程,本以为会对专业课备考有用,但实际上没什么太大作用,因为431对于衍生品的涉及都很浅显。也就是说第二年真正备考是从三月开始。
第二年心态还是很不一样的,毕竟不可能再来一年了,所以基本上是下定决心一定要考上了,而且有了第一年踩过的雷,第二年在方法论层面上基本就没什么问题了,几乎就是按部就班的向前推进。
三月之后回到学校就在图书馆学习,大概是早上六点五十起床,吃完早饭七点半左右到图书馆背单词,到八点,学习到十一点十分左右,之后中午吃饭加午休两个半小时,下午就是一点四十左右到五点半左右学习,然后锻炼一个小时洗个澡,不吃晚饭(因为第一年优哉游哉的胖了20斤,寒假减了下来15斤,所以第二年备考决定要保持住),事实证明坚持锻炼是有助于学习的,反而是有时候怕耽误学习或者去吃个晚饭不去锻炼,学习效率更为低下。晚上大概就是七点十分到九点半图书馆关门,之后回宿舍学习到十一点五十左右,但这段时间效率是远远不及在图书馆的。
六月底毕业后搬到了考研公寓,之后的这段时间是是我学习效率的巅峰了,每天大概是七点十分起床,迅速吃完早饭,七点半开始学习,一直到十二点左右,迅速吃完午饭,趴在桌子上睡一会儿大概到一点半,下午学习到六点,之后锻炼加休息,晚上从七点半到十二点,九月以后晚上基本会到一点甚至一点半,大概每天只睡六小时左右的样子。
关于休息,我都是不定期的,偶尔休息一个晚上,一上午或一下午,不要为了休息而休息,有时候实在很累了休息一下,而且不可能什么额外事情都没有,总要有其他事情耽误一些时间的,这些时间也相当于休息了。
至于具体各科每天的时间段安排,我都是比较随意的,每段时期都不一样,我觉得这其实不重要,只要把每天的任务完成就好了,不需要那么死板。
2、政治学习经验
因为第一年有了经验,第二年我便意识到政治其实只看冲刺笔记那个小本就可以了(我用的徐涛的),因为精讲精练或者徐涛讲义的内容太多,有很多没有必要看的内容,而冲刺笔记是非常精炼的。八月到九月用的去年的,九月开始用新的(其实只有毛中特部分不一样),而且没有再重新看课,期间做1000题,可能1000题上面有的内容在冲刺笔记上找不到,在1000题上标记上就好了。
十月份和十一月份二刷和三刷了1000题以及徐涛冲刺笔记的内容,事实证明那上面的基础知识是要反复看的,一遍记不住,选择题很多都是知识点的迁移,知识点不扎实是很难上40分的。同时我搞到了一个刷题系统,上面有市面上各个名师的题库还有解析,这样我选了腿姐的题库大概是七八百道,用零散的时间到考前刷了一遍又把错题看了一遍,这个环节我觉得对我也是比较重要的,练习了做选择题的题感,同时又把基础知识反复的磨炼。
到了十二月份我开始做肖八以及各个名师的模拟卷,其实主要就是肖八,其他老师的只做了腿姐两套和米鹏两套,主要是没有时间了,不过我个人觉得还是知识点搞清楚最重要吧。
就这样一直到10号,在12月10号之前每天大概都是一小时左右给政治,但是肖四来了就不一样了,到考前每天要花四五个小时在政治上,因为肖四确实是太难背了,即使我是文科生,背的也是相当痛苦。即使是这样,我也是只背了三套,第四套一点没背。注意,背肖四的时候也不要忘了选择题,隔两天拿肖四选择题和其它名师模拟卷练手,我就是这半个月没怎么练选择题导致有些知识点遗忘,最后选择题只拿了41分,也不是高分。
关于腿姐的技巧班,我十月份的时候想过去看,但时长是真的多啊,所以就放弃了,我觉得还是知识点为王吧,大部分题目都是离不开知识点的,知识懂了,不需要太多技巧。
另外还要提一下时政内容,我是买了肖秀荣的那本形势与政策,上面的题目全都背下来,其他内容看的话可能时间不太够的,然后再把肖四肖八的时政题背下来,没有花太多的时间。
3、英语二学习经验
我的英语成绩是比较差的,英二只考了72分,今年上财431每个组上岸的同学英二平均分都是80+,80分以上的同学一大片(所以决定报考上财这个层次学校的同学最好是把英语目标定到80分),我看了一圈几乎是没有比我低的了,所以我的经验可能不合适很多同学。
由于第一年的复习成果跟闹着玩一样,所以第二年还是决定从头开始。首先单词还是要背的,因为第一年就是背的红宝书,第二年还是用的它(app背单词感觉很不适合我,还是纸质书有感觉),每天早上背大概三四十分钟,持续到考前,可能冲刺期时间紧张做不到每天背,但一个周也至少要背三四天。而且单词很容易遗忘,所以背过了一个单元之后,第二天以及过个四五天再过个半个月都是要数次复习的,这样单词才会完整的记在脑袋里,如果不及时复习的话,一遍一遍的只是在走过场,最后结果几乎为零。
关于真题,我觉得对我这个水平的来说真题六月份再做有些晚了,而且先背单词再做真题的这种学习方式我觉得对于水平的提升还是比较缓慢的,毕竟先背单词这段时期一直没有阅读文章进行应用,锻炼语感,但如果二者进行结合效果可能是事半功倍的。
所以我是从三月开始就做真题,三月份到六月中旬做完了00年到09年的真题(10年前不分英一英二)以及10年到16年和21年的英二阅读(留了剩下的最后用作模拟),从六月中旬到八月中旬做完了英一阅读(英一还是比英二难不少的),因为都约等于第一遍做,所以每篇阅读都是精读的,做完之后全文翻译(用的张剑黄皮书),将长难句以及不认识的单词标出,每天大概做一到两篇,一到两小时不等,当然有时候因为其他事情耽误或者效率不高,都会有缩水。
做完一遍真题之后,先是用了十几天时间做了十几篇真题的完形填空和新题型、翻译,这些内容其实也都是考验积累,准备阅读的同时也会提升做这些题的能力,我也没有专门花太多时间在这些题型上面。
之后九十月份把之前做过的英语阅读进行二刷,第二遍就不需要精读了,主要是锻炼题感,再把当初第一遍记得长难句单词背一下,本来是想全部都二刷一遍的,但是时间紧张,英一的基本没怎么二刷,这段时间每天依旧是一到两小时。
从十一月开始,就断断续续的做之前留下的真题用来模拟同时再精读其中的阅读,我个人觉得模拟还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心里对于做题的节奏有个底,前两套我在三个小时之内都没有做完题,最后考试也是将将做完,可能是真的太菜了。
关于作文,我是从十一月开始的,但是我应该是比较慢的了,因为第一年也完全没有准备作文,所以复习的效率也不是很高,而且最后两个月我还得抽时间做模拟,然后精读文章,所以留给作文的时间就更少了。大致讲就是先把英二真题作文自己试着写一遍,然后看黄皮书的范文,自己试着归纳每个题材作文的大致模板以及通用的语句,十几年的范文归纳完,基本就上考场了。我内心对背诵现成模板是比较抗拒的,我觉得完整的背模板我是真背不下来,背完了过几天就忘了(可能英语学习天分真的不行)。总结起来,我的作文学习经验还是比较浅薄的,最终我的二卷也扣了17分,也是比较惨不忍睹的,大家还是吸收英语高分选手的经验吧。
最后这两个月因为时间真的很紧张,所以英语每天的学习时长也不一样,基本上就是视其他科目完成度随缘学,有时候不学,大家还是尽量避免像我这样。
4、数三学习经验
数学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科目,第一年也算是学了点样子,所以在这门课上我做的还是比较多的。
首先因为第一年已经看过了很多视频课,所以第二年主流老师的课程我是没有再看了,从三月份开始看武忠祥高数辅导讲义,因为第一年跟着视频课看的很仓促,所以决定看一遍,每个例题都自己做同时做,然后做上面的严选题,这些题目质量都很高,而且有一定难度,我认为比较适合当时有一定基础的我,同时因为去年做过了1800,所以还是不想浪费做过的题,尽管质量不是很高,所以这期间又二刷了1800基础强化篇的错题(主要是强化篇),紧接着又做了李永乐和王式安的讲义,二刷1800的题,因为这两个讲义没有严选题所以进程快一些,做完这些工作大概就是六月中旬了,这期间每天花的时间大概是四五个小时。
图一、二:1800题级数和中值定理部分
从六月中旬开始进行真题训练(在这里强调一下,真题一定要尽早做,真题是质量最高的题目,还可以尽早摸清楚真题的重点和出题套路,一定不要留到最后当模拟题),先是做了数三的近20年的题目,一直到七月中旬。
从七月中旬开始进行高数的强化,我用了李正元全书的高数部分,也是每个例题都做,后来我反思了这一阶段的学习,觉得不应该用新的资料,李正元这本书是好书,难度也比较大,啃起来需要拉比较长的战线才能吃透,所以这一个月我也仅仅是过了一遍,之后很多内容都没有时间二刷,所以总体吸收效果不是很好,但如果是基础比较好的刚开始的同学,还是比较推荐这本书的,这本书对于概念的剖析比较深刻,可以使基础不错的同学对数学的理解更上一层楼。
高数强化结束后,线代强化我是听了一个B站up“夜雨老师”的线代视频课,不得不说这个up的课对于能力的提升很有帮助,尤其是想冲击130、140的同学,非常建议听这个老师的课(这个老师今年出了三科的全程班,去年只有线代)但前提是基础比较不错,因为课程的内容是比较难的,可能某个地方就要理解很久,我是也是比较艰难的硬啃,一点点的啃完,同时搭配880题的线代提高篇部分一直到九月中旬,感觉自己对于线代的理解到了新的层次。
图三:夜雨线代讲义节选
本来是打算再进行概率论强化,同时再把880都做完的,但上面两个环节消耗我太多时间,所以没有进行。直接再次进入了真题和模拟卷的练习,因为真题练一次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也证明,我再次做真题的时候很多题目已经没有印象了,而且出于我对真题的敬畏,我将数一数二数三的真题